官方咨询热线: 400-9988-666
News
400-9988-666
2024-03-29 00:00:00 文章来源:北京冠领律师事务所阅读:502 字体: [ 大 中 小]
俗话说“无酒不成席”,在春节这个阖家欢乐的日子里一定少不了酒。虽然现在流传着许多文人墨客酒后诗兴大发,创作出传世佳作的美谈,但酒后出事故的更多。一旦发生事故,有酒同享的通常也要有难同当,特别是劝酒行为,法律风险极大,甚至成为违法犯罪的推手。在春节到来之际,我们聊一聊劝酒的法律风险和注意事项,打一针预防针。
适量饮酒有保健的作用,但过度饮酒就会带来身体损害。醉酒后,人的身体机能会有所下降,对身体的控制能力也显著减弱,劝酒无疑是加重这一损害。
2020年12月,陕西某地就因劝酒导致了一场悲剧。被告人徐某的哥哥去世,贾某等人参与帮忙料理后事,徐某特意设宴酬谢。席间,徐某多次向贾某敬酒,贾某表示实在不能再饮酒了,但徐某仍不依不饶,贾某无奈放下酒杯以示抗议。随后,徐某让贾某改吃桌上的枣糕,贾某表示不愿吃,徐某便用筷子接连把桌上几团枣糕喂进贾某口中。喂至第三块时贾某吐出,徐某用手捡起枣糕将贾某抵住后又强塞进嘴里,随后离开。稍后,同桌的人发现贾某人向后倒,呼吸急促,脸色变白。徐某与在场人员立即进行抢救,抢救过程中,被害人贾某小便失禁,丧失呼吸心跳,抢救无效死亡。
经法医鉴定,死者贾某因食物快速进入口腔内,形成的食团完全阻塞呼吸道,导致机械窒息死亡。死者饮酒已达到醉酒状态,醉酒后咽反射及吞咽动作迟钝,咽喉部肌肉松弛,导致呼吸道更加容易阻塞,醉酒因素对死者贾某最终因食物阻塞呼吸道导致窒息死亡起促进作用。最终,徐某因犯过失致人死亡罪,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二年,缓刑三年。
在很多地方,劝酒俨然成为了酒桌文化的代名词,是热情好客的体现,所谓“感情深一口闷”,被劝酒的人往往碍于情面不好拒绝只好喝下。但酒咽下的同时,风险也在滋生。劝酒的人表达热情可以理解,但是劝酒有风险。想要规避风险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肯定是要适量饮酒,如果同席的人都能够保持头脑清醒和与平常无异的身体控制能力,自然也不会产生法律风险。
第二,对醉酒者要严格履行护送和照顾的义务。喝酒之后要将醉酒者送至家中,最好交至亲属手上。现在,绝大部分人都仅将醉酒者送到家楼下,看似已经安全送达,但实际上风险并没有完全消除。之前就有过案例,醉酒者被送到楼下,在他独自上楼梯的过程中发生意外不幸身亡,负责送他回家的人承担了15%的赔偿责任。
第三,组局的人要求有更高的注意义务。作为聚餐活动的组织者,应当在合理限度范围内对参加聚餐活动的人员承担安全保障义务,这种义务的要求比负责护送回家的人的义务更加严格,不仅要对一个人尽到义务,对所有参与酒局的人都要事无巨细地照顾到。
第四,劝酒者必须阻止饮酒者驾驶机动车,否则一旦发生交通事故造成饮酒者死亡的,劝酒者免不了承担赔偿责任。
情不在酒里,不需要用喝多少来衡量,只要感情有,喝啥都是酒。在春节这个喜庆祥和的日子,千万别让喝酒给您添堵。
撰稿人:秦佳
审稿人:董振杰
稿件类型:原创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