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咨询热线: 400-9988-666
News
400-9988-666
2024-03-29 00:00:00 文章来源:北京冠领律师事务所阅读:1259 字体: [ 大 中 小]
近期大热的《猎罪图鉴》中,将高科技电信诈骗手段曝光在人们的眼前。剧中男主的恩师模仿学生的画作并且将这些“赝品”高价卖出,最后他竟带着年迈体弱的老伴跳海。一名老师为什么会做这种没有底线的事?引发了学生和观众的好奇。
经过警方调查发现,原来老师是为了自己不争气的儿子,他儿子曾发来视频求救,说他摊上了大事,需要很多钱来摆平官司。于是老师只能通过卖赝品赚钱,早日替儿子摆平麻烦。看到这里,体现的都是一个父亲深沉的爱,可事实并非如此。
警方找到了老师的儿子,却发现儿子并没有收到过父亲的钱,这么多年以来,父子俩关系并不好,所以他们根本没有联系和来往。原来,老师收到的视频是通过AI技术合成的假视频,视频里的人根本不是他的儿子。
此类案件一般会针对警惕性较低、反诈骗意识不强的人,以及像剧中的独居老人。他们在收到换脸视频后很难找到孩子核对信息,尤其是一些和子女关系不太好的老人,虽然心系子女安全,但由于父母和子女之间长期不来往,不交流,根本无法发现视频中都是虚假信息。
1月28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互联网信息服务深度合成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并公开征求意见。征求意见稿中提出,深度合成服务提供者在提供深度合成服务时,应当使用显著方式对深度合成信息内容进行标识。若提供人脸、人声等生物识别信息的显著编辑功能,还需取得被编辑的个人信息主体的单独同意。
也就是说,若该《规定》可以实施,AI换脸视频不论用作何种用途,都需要告知用户视频中的内容为技术合成而非真实,并且要取得被编辑的个人信息主体的单独同意,否则将构成违规。违反规定的,将由网信部门给予警告,责令限期改正,改正前应当暂停相关业务;拒不改正或者情节严重的,责令暂停信息更新,并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如果给他人造成损害或构成犯罪,还将依法承担民事责任或追究刑事责任。
正是因为高科技常常会被不法分子利用,通过制作、复制、发布、传播违法信息,诋毁、贬损他人名誉、荣誉,仿冒他人身份实施诈骗等违法行为,导致无数的家庭破碎,对于AI换脸技术的使用限制也迫在眉睫。
脸明明是我们最重要的识别符号,可偷走这些东西,只需要几分钟,甚至几秒钟,悄无声息。AI换脸技术是一种算法,能通过人工智能,把别人的脸换成自己的脸。虽然它代表着互联网技术的进步,但在不同的人手中也能发挥出不同的作用。如果从工业角度看待它,或许能开发出高精度的装配机器人。但在骗子的手中,AI换脸技术就沦为了害人的帮凶。
撰稿人:朱嘉琪
文章类型:C
审核人:董振杰
审核律师:冯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