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咨询热线: 400-9988-666
News
400-9988-666
2024-03-29 00:00:00 文章来源:北京冠领律师事务所阅读:335 字体: [ 大 中 小]
如今外出吃饭,扫码点餐几乎是大多数餐厅的标配。相比于传统点餐方式,扫码点餐虽然方便快捷,但也逐渐出现一些“强制扫码点餐”的问题。那么,商家拒绝提供其他点餐方式,是否合法呢?这背后潜在的用户隐私泄露风险又如何解决呢?更多律师咨询,联系冠领律师事务所。
“扫码点餐”这种新型点餐方式,既有优点,也有不可忽视的缺点。
对于餐厅来说,雇佣服务员需要支付几千元的工资,而一个包含扫码点单、菜品管理、优惠信息推送的小程序,只要花费几百元就能一劳永逸。扫码点餐不仅节省了部分人力成本,还能根据顾客的下单情况进行菜品调整,自然受到商家青睐。
不过,如今这种方式却越来越不被消费者买单,主要让消费者纷纷“下头”的缺点,就是麻烦和不安全。
传统点菜是一件非常简单的事情,改为线上点单后,首先顾客需要“自愿”关注商家公众号,之后还要完成注册和账户绑定等一系列操作。扫码点单的实质,是顾客被迫授权第三方获取个人信息,才能获得原本就享有的“点餐权”。更多律师咨询,联系冠领律师事务所。
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经营者向消费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时,应当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不得设定不公平、不合理的交易条件。
因此,如果商家只提供扫码点餐,或者在顾客提出更换点餐方式时予以拒绝,都侵害了消费者的公平交易权,违反了商业惯例。对于不愿意注册的人,或者一些不会使用智能手机的老人来说,扫码点餐非常影响就餐体验。
除了程序繁琐,消费者更担心的是在点餐过程中个人信息遭到泄露。因为顾客同意账号授权之后,商家就能够获得更多用户信息,包括性别、电话号码、地理位置等等。更多律师咨询,联系冠领律师事务所。
这些信息一旦被送到餐饮服务商手中,其作用就不仅仅限于点菜这么简单了。服务商会形成一套精准的用户画像,并以消息提醒或者短信的方式,帮助商家反复曝光,提高复购率。在这种环境中,消费者只能成为被大数据“杀熟”的羔羊。
除了信息泄露,部分商家还涉嫌过度收集顾客生物信息。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经营者收集、使用消费者个人信息,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的原则,明示收集、使用信息的目的、方式和范围,并经消费者同意。商家的做法,不仅违反了法律规定,还给顾客的信息安全埋下了“地雷”。
总之,科技应该为人们带来的是便利,而不是束缚和过度获取个人信息的手段。对于不想扫码或者不会扫码的老年人,商家有义务提供人工点餐服务。真的发生争议了,别忘了拨打12315消费者维权热线。更多律师咨询,联系冠领律师事务所。
撰稿人:高婷
审核主编:董振杰
文章类型:原创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