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咨询热线: 400-9988-666
News
400-9988-666
2024-03-29 00:00:00 文章来源:北京冠领律师事务所阅读:255 字体: [ 大 中 小]
最近热播的电视剧《底线》具有很高的关注度,引发了观众极大的热情,呈现一种霸屏之势。这部电视剧通过对公众讨论度最高的一些真实案件进行改编,展现了犯罪过程的同时,更多是展现了司法工作者的判案过程,引导观众不仅关注网络上的案件,更要关注案件的背后,关注法官的内心。最终想要传达的理念是:法律是必要的,但法律不是万能的,法条或许很冰冷,法官却很有温度,他们在各种疑难案件中努力的平衡着法理与情理,作出最客观公正的判决。
剧中最体现法官温度的画面,或许要数法官方远抱着孩子开庭的抚养权纠纷一案了。这个案件中两个当事人蔡莉和李忠祥为了争夺孩子的抚养权在法庭上先对骂,后大打出手,孩子在旁边吓得直哭,法官方远为了安抚孩子只能抱着孩子边哄边开庭。最终在两方经济条件相当的情况下,根据孩子的意愿,判决抚养权归女方。后来孩子父亲把孩子藏起来,双方均申请再审。法官知道孩子上一次撒谎了,再一次征求其意愿,因其跟着奶奶长大,最终将抚养权判归男方。这个案件引发了热议:抚养权到底该如何确定归属?抚养权又该如何变更呢?
首先,对于抚养权的归属问题是以“确保孩子健康成长”为原则,综合考虑子女的年龄,父母的主观意愿、经济条件、身体情况等因素来判定。根据我国《民法典》第1084条的规定,对于不满两岁的子女的抚养权,以母亲直接抚养为原则,已满八周岁的子女,应当尊重其真实意愿。但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意见,有几种例外情形:对于不满两岁的子女,若母亲患有久治不愈的传染性疾病或其他严重疾病,子女不宜与其共同生活的;母亲有抚养条件不尽抚养义务的;因其他原因,子女确不宜随母亲生活的;双方协议由父亲抚养不影响子女健康成长的,子女可随父亲生活。
综上可见,子女在两岁以下,八岁以上的抚养权归属问题都规定得较为明确,而两岁到八岁之间的子女的抚养权归属争议最大。根据司法解释,这需要考虑父母的健康、品行、家庭成员以及抚养能力等综合因素。其中的有利条件包含:已做绝育手术或已经丧失生育能力的;子女随其生活时间较长,改变生活环境对子女健康成长明显不利的;无其他子女,而另一方有其他子女的。不利条件包含:患有久治不愈的传染性疾病或者其他严重的疾病;有赌博、吸毒、家庭暴力等不利于子女身心健康的品行情形;不尽抚养义务或侵害过未成年子女;抚养能力存在缺陷。如若以上条件都没有,则需从双方经济条件、居住条件、教育子女、督促子女学习的能力和时间几方面考虑抚养能力,综合确定抚养权的归属。
还有一种较为常见的情况,就如《底线》里所讲,孩子长期跟随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生活的也可能直接影响判决结果。根据司法解释,若是双方条件相当,子女单独随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共同生活多年,且祖父母或外祖父母要求并且有能力帮助子女照顾孙子女或者外孙子女的,可以作为优先条件予以考虑。
抚养权的归属确定后,仍可以发生变更。夫妻离婚后的任何时间内,一方或双方的情况或抚养能力发生较大变化,均可提出变更子女抚养权的要求。可以进行协议变更,若协商不成,可以进行诉讼变更。不过,不管何种方式的变更,其基础都是以“有利于子女的成长”和“尊重有辨识能力子女的意愿”为原则。
父母对孩子的抚养权,既是一种权利,也是一种义务。不管父母的矛盾如何激化,孩子都是这场纠纷的无辜受害者,无论是为了争夺财产、发泄怨气,或是有别的目的,孩子都不是筹码,而是一份责任。父母双方最终都应把“为了孩子”作为考虑抚养权归属的第一标准,理性处理矛盾,把离婚对孩子的伤害降到最低,既是对自己最大的负责,也是对孩子最大的保护。
撰稿人:郭滢
审稿人:段光平